首页 >> 武义薹草

特色蔬菜村为何陷入发展困局玉蕊属

文章来源:原态农业网  |  2022-07-08

特色蔬菜村为何陷入发展困局?

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云阳街道的天元村,是全省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,村内主要种植番茄、莴苣、丝瓜、黄瓜等作物,蔬菜主要供应丹阳及镇江等地蔬菜市场。天元村的菜地面积在高峰时曾达1500多亩,在上个世纪90年代,早番茄等反季节作物的种植一度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但就是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蔬菜专业村,如今在发展道路上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……

靠天吃饭

赔赔赚赚收益少

今年收益不好,我种的反季节大棚番茄减产了30%。近日走进天元村,65岁的菜农赵传政苦笑着说。赵传政和妻子经营着5个蔬菜大棚,种植早熟番茄和晚番茄。

据赵传政介绍,由于今年是暖冬,菜秧的长势不好,后来又赶上冰雹,大棚薄膜被砸穿了,好多秧苗损失了。谈到销售情况,赵传政说,早番茄3月底就上市了,6月份下架,往年批发价能卖到一斤3元,今年只能卖到1.5元。往年每棚2万的收入今年保不住了。6月上市的晚番茄效益也不好。今年番茄收入每亩只有1万元左右,种的差的农户只有几千元。

在天灾面前,种菜成本却居高不下,菜农虽然可以自己育苗,但是一年投入化肥、农膜等成本不低,且连年种植下来重茬带来的病虫害也多,仅大棚蔬菜防病一项每亩需支出四五百元。另外,现在的无公害蔬菜都施有机肥,一年下来也要几千元的费用,这无疑让菜农的收益大打折扣。

记者了解到,目前天元村种植户的蔬菜面积大幅度缩减,由原来的1500多亩已减至600亩左右,天灾减产,大棚种菜成本逐年增加且效益不稳定,一旦遇到菜价下跌收入难以保证,这些都影响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。

后继乏人

老年人是主力军

在天元村的田间地头都是老人,青壮年的身影十分罕见。天元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益青告诉记者,天元村目前有200多户蔬菜种植户,这些种植户都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,家里子女都进厂上班或到城里务工经商了,没人愿意留下来务农种菜。

这几年劳力工资大幅上涨,做小工一天就有120块,手艺人一天能赚150到200块钱。而在家种菜的话一年到头闲不下来,还赚不到多少钱。就按夫妻俩一起种菜来算,一亩大棚菜净利2万元,两个人起早摸黑一年忙下来两亩大棚也就三四万块钱,根本没什么吸引力。陈益青在谈及青壮劳力不愿在家种大棚菜的原因时说,不论怎么算,种菜都不实惠,所以年轻劳力根本没人愿意种菜。

赵传政告诉记者,种菜不及种粮稳定,种粮国家有保护价收购,农民不担风险;种菜受市场、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,大棚反季节种菜相当费工,需要覆盖四五层农膜进行管理,菜农经常忙到深夜。到了销售时节,菜农们凌晨三点就得去菜场,睡不上一宿整觉,现在年轻人哪吃得了这份苦?

单打独斗

发展空间频受阻

据菜农介绍,在天元村,蔬菜的销路主要是丹阳批发市场,偶尔也有镇江等地客商进村收购,但是菜农们都会因为几毛钱的差价不愿出卖。此外,散户也会上门收购,但是交易量都不大。

记者还了解到,蔬菜市场已经形成良好的大流通格局,如果本地蔬菜受到极端天气影响,市场上蔬菜供应不足时,外地的蔬菜就会进行市场填补,蔬菜的差价也不会很大,这样一来,本地的市场就会被挤占,菜农就容易产生亏损。同时,天元村的菜农们现在基本处于各自单打独斗的阶段。虽然,以前村委会也曾组建过天元村蔬菜园艺公司帮助菜农销售,镇江等地的客商也上门收购过,但是天元村的主要市场还是距离不远的丹阳蔬菜批发市场。

难题求解

专业村如何激发活力?

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的后农业时代,众多像天元村这样的农业特色专业村正陷入了发展的停滞期,如何推进特色专业村发展?怎样做优特色品牌?这些问题都在拷问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。

丹阳市农委蔬菜办主任王辉琼认为,蔬菜村菜农年龄老化,青黄不接、后继乏人,势必影响到菜篮子工程。因此,如何吸引本地年轻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在自己的土地上大显身手,激发特色专业村发展活力,是当下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。

特色蔬菜村的出路在哪里?业内人士认为,首先,顶层设计很重要。天元村原本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实践,政府应该正视其优势,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,从宏观上加强整个片区菜地的管理,科学引导菜农发展。

其次,科技兴农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义,靠天吃饭不保险、也不靠谱,引进科技和人才,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蔬菜,提高精品蔬菜的附加值,增加菜农收入,并创出品牌,做出效益。

最后,规范市场运作,加强团结协作,促进资源共享,可以学习合作社经营的模式,统购包销,适当设立蔬菜收购的保护价,保护菜农利益。此外,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出台扶持政策,从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,吸引更多拥有农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加入种菜领域,让菜农种菜后继有人,从而不断做优做强专业村的特色。

海阳试验机

摩擦磨损试验机价格

摩擦磨损试验机公司